破解新能源车险难题需多方合力

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、市占率不断提高,新能源车辆保险问题引发越来越多关注。一面车主喊保费贵、投保难,一面保险企业也叫苦不迭,集体喊亏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,2023年,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,比燃油车高63%。新能源车险综合成本率达109%,承保亏损67亿元;赔付率达84%,比燃油车高约10个百分点。 新能源汽车投保之所以出现“车主喊贵、险企叫亏”的“两难”现象,主要源于新能源车出险率高、维修价格贵、赔付压力大等因素。由于新能源车年轻驾驶员、运营车占比高,推高整体出险率和赔付率,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保费来对冲亏损风险。而维修渠道较窄、维修技术要求较高、智能化设备较多等,导致维修保养成本高企,也是新能源车保费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。 破解新能源车保费高问题,监管部门不妨给险企政策支持,降低其税费成本,或加大车险在新能源车补贴的比重。同时,保险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数据优势,增强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,根据不同客户和车辆行驶特征归类定价,确保保费与车辆风险相匹配,合理降低普通司机的保费。对运营车辆则多收保费,部分保费可探索司机、运营企业和平台共同承担方式,并通过运营数据分析,提供减少出险率的方案,以此降低赔付。 至于如何缓解险企亏损压力,政府引导成立新能源汽车保险企业联盟的做法值得借鉴。以“共保体”“联保体”等身份提供多样性的保险产品,或“轮值”承保,通过分散赔付压力实现风险兜底。同时,险企也可与各新能源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跨界合作,提供更为经济合理的维修渠道和方案,从源头降低维修成本,实现保费和赔付“双减”。 综上,要破解“车主喊贵、险企叫亏”问题,需要政府、险企、车企、车主等多方合力,通过数据共享市场共通,实现保费精准定价、维修更便捷经济,推动行业快速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