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政策解读

一、海绵城市建设是什么,主要有哪些内涵? 海绵城市是综合采取自然和工程措施,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、水、林、草等生态空间,发挥建筑、道路、绿地、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,实现水的自然积存、自然渗透、自然净化,构建生态、安全、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。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缓解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,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以内的强降雨,使城市在适应气候变化、抵御暴雨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“弹性”和“韧性”。其核心是按照“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系统治理原则,通过对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与管理的全过程管控,转变城市发展理念,落实低影响发展模式,构建绿灰结合的多目标现代城市雨洪控制系统。二、为什么要制定《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? 2024年2月4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本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》要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提升城市韧性,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。为进一步提升普陀区水安全韧性、改善生态环境,完善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管控机制,制定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。三、《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主要包括哪些内容? 《实施方案》在充分总结本区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,提出“2025年40%建成区面积,2030年80%建成区面积”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工作目标,重点梳理6大任务,主要内容如下。1、完善海绵城市规划体系建设强化规划管控,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达标评估和海绵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。结合排水分区,编制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方案。2、构建生态韧性安全河湖系统提升河湖系统防洪除涝能力,深化落实“蓝网”提升行动计划,全力推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,有序实施水利专项工程。3、完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进一步落实“绿、灰、蓝、管”理念,推进雨水排水系统能力提升。推进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,减少初期雨水排入河道,保护水环境。4、推进海绵型建筑小区建设。新建地块严格按照海绵指标开展设计,提高雨水滞蓄能力;老旧小区改造统筹解决积水内涝、雨污水管网混错接等问题,补齐排水设施短板。5、推进海绵型市政设施建设。新建道路广场、轨道交通、排水泵站等市政基础设施应落实雨水径流控制要求。6、推进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。公园绿地因地制宜采用下凹绿地、湿地、旱溪等形式,增强蓄排能力,削减面源污染。加强区域雨水提标统筹,建设水绿融合空间。推广平急两用调蓄设施建设理念,提升城市韧性。四、如何保障《普陀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》落到实处? 为强化统筹协调,保障本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落实,《实施方案》细化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流程,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,并提出组织保障体系。职责分工。本区海绵城市建设由区建管委牵头协调、督促落实;区发改、财政、规资、生态环境、绿容、房管及各直属单位各司其职、统筹推进。组织保障。一是加强组织领导,强化统筹协调工作机制,将海绵工作纳入相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;二是强化资金保障。落实规划和系统方案编制、项目建设和运维的资金保障;三是加强激励宣传引导。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普及、技术培训和成效宣传鼓励公众参与